本研究探討恐怖條漫中,間白顏色與間白長度如何影響閱聽人的情緒與後續享樂。採實驗室實驗法,實驗為2(黑色間白 vs. 白色間白)X2(較長間白 vs. 較短間白)組間設計,共132位樣本。主要發現有三。一、在閱讀恐怖條漫時,黑色間白與故事情節一致性較高,同時間白顏色與故事情節一致性能正向影響閱聽人的享樂感。二、運用較長間白會使閱聽人產生的懸疑感愈高,而懸疑感愈高,會使後續的恐懼感及享樂感也愈高。三、研究結果指出恐懼感不但與享樂感沒有顯著正向相關,甚至出現了顯著負向相關,代表在觀看恐怖條漫時,若閱聽人感到的恐懼較低時,他們的享樂程度才會提升。這可能肇因於個人恐怖敘事經驗與個人刺激尋求的差異。
心理測驗遊戲是當今常見的社群行銷手法,作為一種主打自我探索的工具,既有研究卻較少以批判取徑,分析其中的視覺公式與論述內容,及其流行如何反映社會大環境。本文以【愛情色票 The Palette of LOVE】為例,透過論述分析探討愛情心理測驗如何成為一種再現既有社會價值、與新自由主義高度重疊,並且規訓個體透過消費,以達成自我認識與精進的自我技術。此外,指出心理測驗遊戲是逐漸結合新時代文化,以療癒修辭包裝自我治理,並全面滲透個體生活的社會產品。
隨著生成式人工智慧的廣泛應用,學生在學術寫作中愈發倚賴語言模型進行構思、改寫與資料搜尋,顯著提升書寫效率。然而,人工智慧生成內容在未具明確引用來源的情況下,挑戰既有的抄襲辨識與學術誠信機制。本研究探討兩項核心問題:教師是否能辨識人工智慧生成內容,以及教育現場如何回應此一現象。研究方法包括模擬試驗與田野訪談,結果顯示多數教師難以辨識由 AI 撰寫之文字,部分甚至給予高分。學生則普遍認為經改寫後的 AI 協助屬於學習的一部分,無需揭露,教師則對界線模糊感到憂慮。研究指出,師生認知落差、現行檢測工具侷限與課程設計缺口,皆為教育現場需正視之問題。建議包括建立使用準則、培訓教師辨識與重設評量重點,並將人工智慧議題納入學術誠信與寫作教學,以培養學生的倫理意識與自主思辨能力。